如何預防糖尿病腎臟病變?

前言:

雖然又要在提一次台灣是洗腎王國,
但是現在有很大的因素是因為台灣的腎臟科醫師真的是太盡責了,
從全球洗腎患者存活率來看,
台灣洗腎患者5年存活率約57%僅次於日本的60%;
把腎臟病後透析的病人照顧得太好,
因為現在病人不像健保開辦前沒錢可洗腎,
透析病人壽命大幅度上升,
很多透析中心常見接受透析超過20年的腎友。

但是在減少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數,
甚至是減少慢性腎臟病進展成透析病患的工作,
站在更前線的醫護人員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嗎?
而各種慢性病患者有盡到自己的應盡的義務嗎?

台灣透析患者的糖尿病比例

依照2017年台灣腎病年報的資料,
透析患者於前一年有糖尿病比率由2000年的27.7%,
增加至2015年的46.3%;
依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2016年報顯示,
台灣洗腎人口已經突破8萬7000人,
洗腎患者中有將近一半與糖尿病有關
由此可見糖尿病與腎臟病的關係之緊密,
且發生率持續上升。

糖尿病患者為何會有腎病變?

糖尿病引起腎病變的主要原因是長期血糖控制不良
不是糖尿病藥物所導致。
(如果說糖尿病藥物使用導致併發症增加,馬上會受到市場的嚴厲挑戰)
(TZD中的Rosiglitazone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良的生活態度與飲食習慣,
對於血糖藥物愛吃不吃的狀況,
都是導致血糖失控的原因。
當糖尿病患者長期處在失控的高血糖中,
腎臟變開始慢慢出現問題,
原本只出現在血液中、不會過濾到尿液的蛋白質,
便會出現在尿液裡,
就是眾所皆知的蛋白尿
長期高血糖也會使腎臟的血管調節機制受損,
併破壞腎臟細部結構,
而影響腎臟的功能。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早期發現腎病變?

糖尿病的腎臟病變早期不會有什麼特殊症狀,
通常無法察覺它已慢慢發生,
也因此早期的腎臟病變要靠定期檢查來發現。

早期腎臟病變的篩檢需要檢測尿液中的白蛋白。
臨床上尿液白蛋白最常測量早晨第一次尿液中的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
正常尿液的uACR值應小於30mg/g,
而若檢測值介於30~299mg/g間則為微量白蛋白尿,
在此階段如果能積極控制三高有機會可以逆轉白蛋白尿的出現;
若檢測值大於300mg/g則為顯著白蛋白尿,
表示此時的腎臟損傷已進入不可逆的階段。

在白蛋白尿發生的同時,
其實暗示著身體各部位有血管的器官正在受到三高的損害
(因為腎臟血管出問題所以白蛋白出現在尿液中,
同理各部位的血管也是一樣),
故不只是腎臟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開始上升。

糖友合併早期腎病變即明顯減短預期餘命!

根據腎臟科期刊(kidney international)2017年文獻,
台灣多家醫院合作統計超過50萬個個案資料,
內含27455糖尿病個案、其中1/3合併早期腎病變,
在所有個案中中有9.9%(50977人)是早期腎病變但無糖尿病,
以排除糖尿病跟腎病變的43萬人為對照組做分析。

結果分析發現不管任何年齡層,
有早期腎病變個案相較於對照組減少大約6年壽命
有糖尿病個案減少大約9-10年壽命
而同時合併糖尿病跟早期腎病變的個案則大幅減少將近15-17年的壽命

糖尿病腎病變怎麼辦?

簡單的說就是將風險因子控制好。
糖尿病腎病變可以預防及治療的風險因子包含:
1. 高血糖: 高血糖會使糖化終產物增加,進而導致腎臟微結構改變,使腎功能下降

2. 高血壓: 血壓與腎功能互相影響。高血壓影響腎臟循環使功能下降,而腎功能下降會惡化血壓升高。在未罹患腎臟病變前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倘若以有蛋白尿或是腎功能缺損,在允許的狀況下建議將血壓標準下修到130/80mmHg。

3. 高血脂: 血脂會使血管內皮硬化,也會造成腎臟結構改變。

4. 蛋白質攝取: 過多的蛋白質攝取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所以有損傷的腎臟應注意每日蛋白質的攝取是否超過營養師的建議。

5. 吸菸: 香菸裡有很多有害物質,不僅造成對腎臟的傷害,也會影響血壓加速腎臟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戒菸(所有人都戒菸最好)

結論:

糖友應定期追蹤腎臟功能及尿液,
並即早嚴格控制三高,
避免腎病變的悄悄地發生,

也能避免壽命的縮短。

留言